欢迎来到中国人生科学学会中国青少年艺术人才网
服务热线:400-8105-280
阅读量:次 发布时间:2016-11-28 13:11:56
(表3-2 选自刘丰荣《艾斯纳艺术教育思想研究》P150)
从图中可以看出艾斯纳的的评价观延伸了艺术的范围(尤其是在文化领域里),不仅仅局限于创作领域的评价,同时在批评领域和文化领域也涵括在内。罗恩菲德的主观成长评价也涵盖了感情、智慧等七个方面,但是不难发现在本质上的评量仅从儿童作品所呈现出来的因子来加以分析判断,这样就容易造成该评量没有一个的客观的具体参考标准,过度注重学生的感受性与经验品质的发展。我想这也大概正是后来艾斯纳批评罗恩菲德教育思想的一个方面。但是,通过上述的比较分析可发现罗恩菲德在对学生艺术活动的本身的教育价值方面的强调也有超乎学科本位主义评价的可赞之处。正如美国的阿瑟。艾弗兰(Arthur Efland)所认为“罗恩菲德为我们理解儿童艺术提供了一个促进发展的基础。”
其二,对于评价的标准。罗恩菲德认为儿童艺术的评量标准有两个:一、儿童是否体验到他的作为,儿童是否有表现自己的积极欲望。二、必须注意作品的意义,发现儿童体验其经验的强度和表现的程度。至于技巧,则要看其是否与儿童作品的意义共存。艾斯纳认为美术教师应该对他们学生的作品和行为仔细加以评量,不但因为这种评量对于学生有直接的帮助,并且还提供了课程改进和施教所必须的资料,通过评价可以对教育相关的现象进行价值判断。他提出通过学生自我评价报告表来充分获取评价的依据,自我评价报告表的评价范围是创作、批评与文化三个领域,而评价学生进步的三个标准是学生与自我、学生与班级及学生与标准的。评价可以分为范围(领域)、输入(潜在的学习活动)、过程、成果四类。在美术课程的创作领域里,艾斯纳指出对作品的评价可着重于三个方面:显示出来的技巧、其美学性与表现性以及创造的想象力在作品中的运用程度。
五、 关于美术的工具材料使用方面比较
(一) 共同性比较
艺术的学习和表现是需要借助一定媒介来完成的,在艺术学系领域中,材料是多种多样的,然而二者都肯定了材料的重要性,认为材料的选取要根据一定阶段学生的发展特点及能力来选取。罗恩菲德提到“儿童所使用的任何技巧或材料,必须要适合他们的需要。”有三个特征来判断:一是艺术媒介必须顺儿童的表现欲望。二是艺术媒介和艺术表现必须合为一体。最后是技巧或程序都不能被其它的技巧和程序所取代。艾斯纳也提到“材料的重要性在艺术学习的实践领域是相当可观的”、“懂得怎样运用材料。使它成为艺术表现的媒介或代理体,是艺术表现的一个必要条件”,同时艾斯纳也肯定了美术中对材料的表现的重要性。
(二)差异性比较
关于美术材料的运用的不同主要是在具体要求方面。如在关于参考书的使用方面,罗恩菲德的观点是:定型的练习本和着色画对于儿童的不利影响。“实验证明,这种模仿的方法对儿童的创造力会造成不良的影响”,并用一系列的研究数据论证了他的观点。在他看来,当儿童受了着色本的限制后就很难再享受创作的自由,甚至会丧失儿童的创造性和表现的独立性,从而变得缺乏弹性且富于依赖性,这种方法所产生的依赖性是深具破坏的。而艾斯纳却认为教师应当提供适当的参考和评价的标准以便学生在艺术活动中有所依据。
还有在提供材料的合适度及要求方面二者也存有分歧:罗恩菲德提到:“最佳的小学课程乃是能提供最多的材料来让儿童制作”。但是罗恩菲德又强调儿童所使用的任何材料必须要适合他们的表现的需要,并且教师要在适当的时候介绍给学生适当的材料。艾斯纳却认为艺术表现不仅要求要有控制材料的能力,同时还要求材料应当被用来组织形体。在制作直观形的过程中举足轻重的第一种技能便是掌握和处理用以完成直观形的材料”。首先,材料的自然特性都对最终的成品的特征有着极大的影响;其次,所选用的材料对他的技巧有特殊的要求。因此,美术中对材料的表现并不仅是堆积颜料或粘土而已,而是使用它、控制它。在儿童美术教育中艾斯纳又特别强调对材料的使用还应该注意到材料使用的连续性和顺序性。
六、启示
从两大学者的美术教育思想的比较我们得出:二者对于艺术教育思想皆有创造性的见解,虽然各自在实践中也存在些不足,如综上分析我们发现罗恩菲德的思想存在三个方面的不足:1.艺术教学方法的偏差:过分强调学生的自然发展避免教师的干涉,往往造成了教学的无限制放任和学生的艺术因缺乏必要的指导而停滞不前;2.艺术地位而的低落:过分强调自我表现与创造性,艺术仅为达成儿童需要的手段,致使艺术在课堂中被放之灾附属地位。3.艺术教育成效不明显:忽略了创作的产品与经验的意义,只关心主观表现,没有符合优秀的标准,因此艺术学习缺乏目的和程序,不易有显著的进步。而艾斯纳的弊端主要体现在:从科学本位主义出发,重视课程结构和教师指导的重要性,也造成了艺术学科的过分理性化和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忽视了学生的体验和主观情感的表达等等。
综上所述,在吸取罗恩菲德和艾斯纳的教训基础上,当前我国新课改下的艺术教育要增强四个方面的推进作用:
首先,重新认识艺术教育的价值。艺术教育的内在价值与独特的贡献对人的精神发展史至关重要的,新课改把艺术分为美术课和艺术课程两个部分,在此基础上要真正地发展艺术的价值内涵,从而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发展综合能力。
其次,建构以美术学科为中心、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的中国美术课程体系。现阶段我们在强调其综合艺术教育作用的同时要把握分寸,不能过分强调美术与其他学科的综合,因为从上述我们知道如果过分地强调美术与其它学科综合的话,会导致美术教育失去其独特性,对学生创造力和艺术表现能力的发展会造成了不良的影响。
第三,艺术教育内容和方法的探讨和学习理论都是非常重要的。新课改下的艺术课程扩大其内涵,应更多地涉及美学、心理学和人类学等领域的知识并结合我国的传统美学、儒道等独特审美品质加以统整发展。同时,也须透过实证研究探讨我国学生的艺术发展与知觉成长阶段,有针对有区别施教。
最后,改进当前的教学与评价方法。汲取罗恩菲德关和艾斯纳评价观中的合理可适合我国当前的一些论点,如艾斯纳指出:教师要了解学生的需求与兴趣,但也要提供适量的要求于指导,评价不仅是在创作领域里,还有文化和批评领域等。因此,现阶段,我们需要改正过分侧重成绩和最后成品的单一的、片面的评价体系。
七、总结
课程领域总是一个复杂的、变化着、充满生机的领域,罗恩菲德和艾斯纳的艺术教育思想也是人言各异、利弊互存,但是对我国正在进行的艺术教育改革来说,我们就是要研究国外优秀的艺术教育思想,做到洋为中用,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才能使我国艺术教育之路越走越宽越精彩。
[1] [美] 罗恩菲德. 创造与心智成长[M].王德育译,湖南: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
[2] [美] 艾略特·W·艾斯纳. 儿童的知觉与视觉的发展[M].孙宏 张丹 葛凌凌译,湖南: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
[3] 刘丰荣.艾斯纳艺术教育思想研究[M].台北:水牛出版社,民国81.
[4] [英] 赫伯·里德. 通过艺术的教育[M].吕廷和译,湖南: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