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人生科学学会中国青少年艺术人才网
服务热线:400-8105-280
阅读量:次 发布时间:2016-11-28 13:19:13
近日,应中国美育网的邀请,山东省淄博职业学院赵淑华教授发来文章,阐述她对新时期美育发展的观点和建议。本站认为,赵教授的文章很有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值得艺术类教师看一看,想一想,品一品,评一评。
一、美学研究、回答关于美与审美等问题,为学生正确认识、评鉴美丑提供了理论指导,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二、美育淡化德智体教育的功利价值观,重视学生修身养性的主体能动性建构。美育激活并构筑学生审美自律意识(所谓审美自律意识,是指在审美意识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人对真善美、假恶丑的自觉评鉴和自我控制的意识,它支配着人的审美与创造美的思想、观念、意识和行为。它与审美意识同属于社会意识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人类社会实践和完整美育的结果,是学生自我意识不断完善的重要指标。)和审美自律能力(所谓审美自律能力是指由完整美育激活并构筑的人的一种自省、自警、自控、自强、自修、自由、自尊、自育等综合素质的表现,它能自觉地承担起监控人的审美与创造美的全过程,不断提升人的审美评鉴能力与审美感悟能力,敦促人自觉摒弃假恶丑,不断趋向真善美的人生境界。)。学生的审美自律意识和审美自律能力一旦形成,会自觉担负起监控学生自身按照美的规律进行自我思考、自我设计、自我选择的能力养成,从而形成学生高尚人格的自我塑造能力。
三、美育能促进人自觉追求真善美,从而实现人类自身全面和谐的发展。这是因为美育能规范人的爱美之心,激起人自觉地用知识武装自己,自觉地追求客观真理,从而实现“以美启真”;美育能激活人自觉约束人本性中恶的一面,自觉地将外在的道德规范内化为自己内心的道德信念,从而实现“以美储善”;美育能敦促人强身健体,自觉追求身心健康,(身,指身体;心,指心理。)从而实现“以美促健”。审美自律意识和审美自律能力一旦形成并积淀在人的整体素质结构之中,即使不再对学生进行美育,人的自育能力也会推动自身总体素质的不断提升,从而促进学生整体素质不断优化。
四、美育培养人高尚的审美趣味。“只有审美的趣味能够给社会带来和谐,因为它把和谐建立在个人心中。……只有美的交流才能使社会统一起来,因为它涉及大家共同的东西。”[1]这对全面提升人类的素质,实现社会秩序的根本好转有着重要的人类学和社会学的意义。
五、美育是教师的能动性和学生创造性的师生双向互动活动。无处不在的美与审美渗透在教与学的各个环节之中,时刻影响和提升着师生的一言一行,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师生的精神得到了美的浸润,人格得到了不断的提升,形成双向良性循环的互动建构,这是美育所特有的教育学上的意义。
六、美育培养和谐发展的人。其一、爱因斯坦说:“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要使学生对价值有所理解并且产生热烈的感情,那是最基本的。他必须获得对美和道德上的善有鲜明的辨别力。否则,他连同他的专业知识就更象一只受过很好训练的狗,而不象一个和谐发展的人。”其二、美育培养学生正确地发现自己的美,从而悦纳自我,增强自信力;美育培养学生正确地发现他人的美,从而悦纳他人,增强人际关系的和谐。同时在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中,不断完善自己,拥有更强的自信;美育培养学生发现大千世界的美和与社会、自然界和谐相处的能力,让人生变得丰富多彩,生活更加有滋有味。最终给社会带来和谐。
七、实施美育是贯彻落实我党提出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的重要举措。
美育进入教育方针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决策。从《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2001年—2010年》提出“切实加强美育工作,是当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的一项迫切任务。”到1994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中央领导和有关文件多次强调:“要重视美育”;到1999年3月朱镕基总理在人大会议上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以及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提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指出:“美育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养,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再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加强美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教育部《面向二十一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指出:“美育不仅能培养学生高尚情操,还能激发学生学习活力,促进智力的开发,培养学生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