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人生科学学会中国青少年艺术人才网
服务热线:400-8105-280
阅读量:次 发布时间:2016-12-02 16:33:25
吕晓芹
大学人文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人文教育的边缘化却不容忽视。当今社会,大学人文教育要获得发展,除了教育政策必须做出有效的调整指引外,人文教育自身也要适应社会和高等教育的需要,在发展中坚守与创新,这是大学自身改革的现实需要,也是社会发展所赋予的历史使命。
坚守:中国传统文化价值的主体地位
何谓人文教育?人文教育是培养“人之为人”的教育。“人之为人”是指人能从生物状态中走出来,自觉主动追求社会意义的人生之“道”,亦即《大学》所说的“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短短16个字说明了人文教育的深度和广度。人文教育不是独立的,它是一个复杂的社会活动,与一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的过去、现在、未来紧密相连,其发展是多元的,而非单面的,在横向上受到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影响,在纵向上需继承前人的文化成果。由此,人文教育是文化的传承创新,其发展历程需要一代代的积累、沉淀与历史坚守,不是靠金钱的堆积或从其他地方挖几个大师就可以一蹴而就;其发展路径不是优胜劣汰,而是因革损益,“因”是主体,“革”是手段。
在当前,我国人文教育首先应该教育大家如何做一个中国人,如何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不过这并不意味着闭关自守或故步自封,而是在学习他者文化时不能忘却自我。已得到确认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因,新的知识或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文化思想是革,可为中国人文教育不断焕发生机提供动力。
人文教育发展从整体来看是不断吸收其他教育思想,在坚守的基础上向前创新发展的过程,但新的教育文化不能割断与传统教育思想的联系。人文教育的发展路径是曲线,而非直线,没有因革损益就没有人文教育的发展。当然,“因”和“革”是一体的,只有“革”没有“因”,“革”就是无源之水;只有“因”没有“革”,“因”就是固守僵化。
创新:大学人文教育内容的和而不同
人文教育没有具体参照标准,其教育理念千差万别,教育观点各有不同,教育内容非常庞杂。但无论哪一种人文教育都必须立足社会环境,面向传统、历史,又不能完全拘泥于自身,其要求是和而不同。
反对中国人文教育的故步自封。人文教育是民族文化的集中体现,是国家和民族精神的延续,同时也是社会发展、社会价值走向的引导者,需要对已有的知识文化不断反省、质疑、批判、创新。这些都需要教育界人士以全新的眼光和博大的胸怀广泛吸取其他国家的教育思想,通过不同观点的相互碰撞,激发前所未有的创新活力,这样才能对现有民族、国家的发展,甚至整个人类的思想、政治、文化的发展变革提供新的思维,生发想象力和创造力。
反对以西方人文教育为衡量标尺。人文教育需要借鉴创新,但人文教育的发展方向不能像科学教育那样以强势的“西方”为标准,不能西方高校学什么、怎么学,就完全照搬。“西方”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著名高校也各有特色,即使以欧美一所大学为标准,全盘照搬,所学的也只是表面而非精神内涵,“拿来主义”的教育内容只能出现“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的尴尬局面。
由此,大学人文教育必须将整个学术系统看作一个整体,各科贯通,不能仅执一端,以偏概全。内容设置方面,既要有差异性,又要有和谐性,不拘泥于具体的学科及研究领域。只要是对人格塑造、人心反观、人类文明发展有所贡献,都要兼收并蓄、广泛吸取,为时代提供新的思想和理论基础。
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导向
当前是人们思想意识、价值取向、道德观念多元萌发的时期,大学人文教育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
大学人文教育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精神指引,实现德才合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反映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价值诉求,是中华民族文化自觉的结果。大学人文教育应当超越职业的目标,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精神指引,实现“德才合一”。“德才合一”的实现是一个循序渐进的长期过程,较低阶段是大学自身“学”与“术”的统一,需要注重全面的综合教育,平等对待人文学科与理工学科、基础学科与应用学科,实现人文价值与科学工具的统一;较高阶段是人性中的德识与才智的合一,个人在接受知识传授和职业训练的过程中,自觉提高其品格。只有德识与才智自觉合为一体,才能尽性成德。
大学人文教育应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知行合一。从主体范畴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代表的是一种先进的社会生产力,其价值系统对整个国家和社会理念起到潜移默化的正确引领作用;从时间长度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的凝练与结晶,与整个社会、自然发展规律相一致;从空间宽度来说,中国的大学要立足于世界之林,必须具备自己的民族文化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唤起高校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的保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分别从国家、社会、公民层面提出了价值要求。国家、社会、个人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个人的素质与修养直接影响了国家与社会的发展,个人的发展也离不开国家和社会的支持。大学是培养青年才俊的地方,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阵地,其使命之一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青年人的学习和生活,增强青年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引导青年自觉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践行者。
(作者单位:华南理工大学发展战略与政策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