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人生科学学会中国青少年艺术人才网
服务热线:400-8105-280
阅读量:次 发布时间:2016-11-28 14:24:49
人民日报艺坛走笔:灵魂由美教化
余 丁
2012年09月09日10:22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分享到...
· 分享到人人
· 分享到QQ空间
灵魂由美教化,指的是美育功能,此说古已有之,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开篇:“夫画者,成教化,助人伦,穷神变,测幽微……”说的就是艺术的审美教育功能。在传统的儒家思想看来,人格的培养“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乐教即指美育。近代王国维把这种人格审美教育归纳为教育的宗旨,称“使人为完全之人物而已”,并把审美教育放到了与道德教化同等重要的地位。
教化“完全之人物”在今天而言仍然是教育之根本目标所在。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信仰与道德观的重构成为了今天中国社会的重要课题,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其实就是力图塑造当代社会“完全之人物”的核心观念。在这样的背景下,提高全民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让中国文化走出去,在文化认同与融合中成为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是当代中国美术教育所肩负的伟大历史责任。
与20世纪相比,今天的美术教育遭遇的挑战是前所未有的。这挑战既不是来自于传统的审美标准束缚,也不是来自于外国文化艺术的冲击,而是来自审美本身的丧失。在高度物质化的社会,审美几乎已经被娱乐(享乐)所取代,大众传媒提供各种迎合观众口味的文化产品,美的标准在时尚的冲击下变得模糊不清。今天的美术教育还面临更为复杂的困境:西方现代主义艺术对于传统审美的颠覆,以及艺术本身边界的模糊,使得大多数人在面对前卫和当代艺术时无所适从;许多当代艺术不再提供审美功能,有时甚至反审美。面对这种情况,教育工作者如何对新一代人传授艺术,成为复杂而艰难的课题。因为如果人们分不清什么是美,其实也无法确立什么是正确的伦理和道德,也就不可能成为“完全之人物”。如果我们今天仍然把美育看成是教化灵魂的途径的话,那么就必须考虑如何去区分与阐释当下艺术中众多非审美的因素。
美术教育的重要性在幼儿时就开始显现,到老年仍会发挥作用,它是一种终身教育;审美能力的变化,也始终伴随着道德、人格与灵魂的变化。正因为如此,美术教育不仅仅施教于学校的课堂内,还需要开启在社区、美术馆、博物馆以及各种艺术机构……它应该无处不在。在构建有信仰和道德的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审美教育才能为之提供核心动力。因此,今天的美术教育不止于学校,应该成为社会教育的重要部分,当美无处不在的时候,才会迎来社会真正的和谐;当美真正被每个人承认与看重的时候,才会获得一个民族真正的软实力。
今天,美术教师的工作比以往更为繁重。因为他们要面对比20世纪初更为复杂的文化格局,他们的教育工作被赋予了更高的要求与期待。特别是中小学美术教师们,他们要承受比其他教师更多的外部压力——在应试教育的体制下,他们经常要为捍卫每位学生接受审美教育的权力付出额外的努力。在教师节来临之际,让我们向他们——那些平凡的、在美术教育的天地中默默耕耘的灵魂教化者们,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