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人生科学学会中国青少年艺术人才网

  •    服务热线:400-8105-280

专注10

专注30+城市

服务100+团队

服务12000+人才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校美育

少年儿童美育教育:“快餐式”不可“渗透式”当行

阅读量:    发布时间:2016-11-29 11:03:18

   时下一直流行一句话: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因此,家长为了让自己的孩子不在起跑线问题上“拖后腿”,乐此不疲地让孩子参加各式各样的兴趣班。儿童认识世界仿佛是从涂鸦开始的,这仿佛成为还不会说话的他们表达形象感受的一种方式。为了培养孩子的美育教育,绘画班则理所当然成为孩子家长最热衷选择的兴趣班之一。

    美育顾名思义就是审美教育,是培养儿童正确审美观念的,使其具有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及培养健康审美态度的教育。然而现在教人作画的老师,为了能够让送孩子来学画的家长尽快看到孩子的进步和成长,采取“快餐式”的方法,通过捷径在短期内达到最好的效果,从而让家长满意。与国外的教育相比,国内更注重结果,而国外看重的是过程。在美育教育上,应摒弃“快餐式”方法,而采用注重过程的“渗透式”方法。通过家长言传身教,教师因材施教循循教导,达到开启儿童美育心灵的目的。日前,中央美术学院教师杨珺详细地向中国经济导报记者分享了他对儿童美育教育的理解。
    杨珺认为,儿童美育教育的目的主要在于素质教育和基础美育两个方面。基础美育应从儿童抓起,这将对其今后的审美观产生决定性的影响。然而在艺术教育成为一种时尚的今天,很多父母对艺术教育为何物还未弄清,就不断向孩子提出这样那样的要求,这在杨珺看来是一个源头性的错误。他认为,儿童美育的教育,最关键的是兴趣的培养,应首先让其“坐得住”。而父母在生活学习中对其潜移默化、言传身教的影响却是巨大而不可替代的,父母应尽量做到“知行合一”。
    美术教育是一把双刃剑,教得多了,儿童极易被教育内容与教师“格式化”;教得少了,期待“顺其自然”的结果,却常见儿童为技巧不足的挫折感所苦。在走向素质教育的今天,怎样才能更好地开展幼儿美术教育活动呢?杨珺认为,首先,应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对儿童的美育教育重在启发。美术教学不同于其他教育,它主要靠思想的启迪和情感的激励来开启儿童心灵的大门,不能有任何强制性。要让孩子对所画的内容、形象有强烈的兴趣,走进孩子们的世界,观察他们的所思所想,用他们喜闻乐见的形式去激活创作欲望,让他们在头脑中有个鲜明清晰的形象,内心主动产生创作欲望。一个好的建议是,可以常带孩子去博物馆之类的场所来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作力。
    其次,鼓励儿童自我发现,自我创造。幼儿美术教学的重点是创造意识的启迪,而不是技能的传授。当然,无论儿童还是成人,技法是逃不了的课,但不需要去强调,而应培养表达的能力和欲望。每个儿童都有创造的欲望,传统的教育总是喜欢让孩子适应成人的世界,让他们依葫芦画瓢,使孩子的想象受到束缚,久而久之,他们就会失去创造的兴趣和信心。美术教育没有既定的模式,应不拘于形式,让孩子展开联想的翅膀,自由创作。
    然而,我们需要因材施教。杨珺认为,注重幼儿在美术活动中的自由创作,并不意味着教师不用去教,而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教师在指导中要做到因人施教,使每个儿童在指导中都有所得。美术活动是一种智力活动,既有思维又有表达,思维在先,表达在后,过去教学中只重视技巧表达而忽视了思维的训练,现在不能因强调思维的训练而忽视基础知识、技能。
    最后,我们需要学会欣赏儿童的作品,并给予客观、公正、合理的评价。
    忽然间想起一句广告词:人类失去联想,世界将会怎样?是啊,在当今全球化竞争激烈的大形势下,创新就显得尤为重要。“21世纪什么最重要——人才!”电影《非诚勿扰》中男主角一个再简单不过的貌似“圆筒”的新创意就能卖几百万甚至几千万,可见创造力多么能挑动人们的神经。当然,电影毕竟是电影,但却不得不引起人们的思考。在文化领域,文化创意产业这个新兴产业的发展成为推动文化发展新的驱动力。那么在这个以创造力为核心的新兴产业中,个人的创造力、技能和天分就成为重中之重。再如一些中国题材的故事,如《花木兰》等被外国人拿去一拍摄一制作,就实现了一炮走红、名声大作,这也无一不体现创意的必不可少。因此,从孩子抓起、从孩子培养、从孩子启发也是我们迫切需要关注的大事。

(记者 荆文娜 本文转载自 中国经济导报)

(责任编辑:se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