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人生科学学会中国青少年艺术人才网
服务热线:400-8105-280
阅读量:次 发布时间:2016-12-06 14:38:44
学院:人文学院 班级:小教1001 姓名:周玥 学号:1505100131 语文因其学科的特殊性质,在教学中应该承担很大一部分美育的责任。我觉得美育应该涉及自然美、艺术美、人性美这样几个方面。本文我将结合我在东林小学的见习经历谈谈当下小学教育中美育的现状及其需要改进的地方。 我在东林小学见习,学科指导老师是教五年级语文的蒋可菡老师,我听的所有语文课都是她上的,我就以她的语文课为例谈谈语文教学中的美育。 蒋老师在语文教学中有很多方面非常值得我学习,在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方面,她也有很多值得称赞和学习的地方。首先蒋老师这个人举手投足间都很有气质,不骄不躁,大气稳重,即使她什么都不做,只是站在讲台上,那也给人一种美的感受;其次,蒋老师写一手漂亮的粉笔字,汉字本身就具有一种美,而能通过自己的手和笔把这种汉字独特的美表现出来对一个小学语文老师是相当重要的,学生在语文课堂上能很直观地感受到汉字的美、汉字的魅力,这能很好地培养他们欣赏美、追求美的能力;再其次,蒋老师的声音很好听,她上课总是用一种很和缓的语气,显得很流畅动听,这从听觉的角度给学生以美的熏陶。最后,最重要的是她的课堂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离不开教科书。从小学到高中,中国的学校教育几乎脱离不了教科书,所以教科书在课堂教学中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本文中我着重探讨一下蒋老师是如何在教授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的语文书中的两篇课文《莫高窟》和《诺贝尔》时贯彻教纲中对美育的诉求的。 《莫高窟》全文500字,简单的介绍了敦煌莫高窟,主要涉及到莫高窟的地理位置、彩塑、壁画还有藏经洞。课文配有三张插图:一张莫高窟的远景图,一张彩塑图,一张飞天图。三幅插话对文字做了一个补充,让学生很直观地感受到莫高窟壮阔的美。就课文而言,因为篇幅的原因,文章不可能详尽地介绍出莫高窟,众所周知,敦煌莫高窟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能像学生介绍的东西太多太多了。可是小学生本身知识储备较少,这篇课文的目的也许就仅仅是要小学生知道有莫高窟这么一个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莫高窟里面有哪些艺术瑰宝。重点和难点就是教师如何通过三节课的时间引导学生认识莫高窟的美、感受莫高窟的美、赞叹莫高窟的美。我去见习的前一周这篇课文已经讲完了,我只听到了一堂复习课。所以我不知道蒋老师到底是怎么给学生讲这篇课文的,当然更无从得知她是如何教学生认识莫高窟的美的。就复习课的内容来看,我觉得这篇课文中“美”的教育大概很少很少。这是一篇要求背诵的课文,所以检查背诵情况成为复习课的主要内容。背课文,必须要一字不差。将学生的思维死死地限制在一个个没有感情色彩、没有美感的文字上。不求你领略语言文字的美感,当然更不求你领略文中描写的莫高窟的美,只求你一字不差地、流利地背出课文。我觉得语文教学不应该是这个样子的。我一直都不明白为什么要背诵现代文,就我的经验来说,背诵现代文除了应付考试其他没有任何用处。那些背过的课文在考过之后就不会在被提起、记起。而且它严重的束缚了学生的创造力,语言文字本来就不应该有标准的答案,从背课文开始学生变得不信任自己的语言能力了,因为不管自己再怎么努力和改变,总有一个标准答案在那儿,你必须依据标准答案。所以就我所听到的那节课开看,学生在课堂上似乎很难领略到莫高窟的那种艺术美。 另一篇课文《天火之谜》。全文约800字。主要介绍了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的“风筝实验”及其影响。这篇课文中美育的环节,蒋老师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展开的:一、字词方面。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字词的学习和积累是非常基础而重要的。 比如,课文中有这样一段话“风筝上拴了一根细铁丝,用来吸收云中的‘天电’。放风筝的线是用麻绳做的,绳子下端结上一段丝带,在麻绳和丝带的接头处系着一把铜钥匙,富兰克林站在房子里面攥住丝带。”蒋老师就问学生们,“这段话中,‘栓’、‘结’、‘系’有什么区别?”学生通过自己以往的经验很好地总结出了这三个字的区别,然后蒋老师说,“我们的汉语和汉字博大精深,汉语是很讲究用字的。一个字的改变往往能传达出不同的意思。”这就向学生们展示出中国汉字的内涵美。再比如,课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富兰克林欣喜若狂地喊道:‘成功了!成功了!我捉住‘天电’了!’”蒋老师就问学生,“有哪些词语和‘欣喜若狂’意思相近的?”学生说出了好几个意思相近的词。蒋老师又追问,“那有没有词能替换掉这里的‘欣喜若狂’的?”答案显然是没有。再一次向学生说明一个精确的用词常常能为文章增色不少,一片文章也会由于很多恰到好处的用词用字成为一篇美文。二、情感、态度方面。这篇课文主要是通过描述富兰克林做“风筝实验”表现富兰克林追求真理、为了科学和真理勇于献身的精神、不断开拓进取的精神以及奉献人类的精神。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反面就是要学生感受到富兰克林作为一位优秀的科学家的这些优秀的品质,并学习他的这些品质和精神。在这方面我觉得蒋老师做的也是比较到位的。她总能在恰当的时候用循循善诱的语言引导学生去感受、去理解富兰克林的那些优秀品质,在学生的心里种下求真向善的种子。而这是美育的一个重要的内容。但是我觉得蒋老师也有不足,这篇文章中所写的富兰克林对于学生来说遥远而陌生了,而对于太陌生的人和事,我们常常不能有很真切的认识和感悟。这个时候教师就需要对课文进行适当的补充和拓展,比如举一些学生们更为熟悉的人和事让学生对做一个正直、严谨、追求真理、热爱知识、关爱他人、奉献社会的人有更真切地认识和体会。应该从更日常化的生活中找例子,让学生从心底里认同这些价值观,而不仅仅只是嘴上喊喊口号。不仅仅在美育的内容上存在欠缺,在美育的方法上也有亟待改进的地方。美育中的思想品德教育是为了培养人性美。思想品德教育不同于文化知识的传授,如果仅仅依靠教师讲授的方法来进行将不能达到预期的思想道德教育的目的。思想道德教育应更多地通过实践的环节来进行,比如角色扮演等,这时候学生不再是一个无关紧要的局外人,而是一个参与事件中的主体了,通过角色扮演学生将更好地理解人物的动机、想法,从而获得道德、情感的熏陶。以上提到的两点如果能改进一下,我觉得学生们将能更好地领略到富兰克林身上的那种人性美。 另外就我在东林小学看到的其他情况来看,当下我国的小学教育中的美育仍存在着很多问题。首先,我们的美育中忽视了自然美的教育。但是我觉得这不单纯是学校教育的责任,而是我们社会的责任、教育体制的责任。自然美就是自然中的事物的美,比如一丛花的美,一棵树的美。这些美不是仅仅依靠课堂就可以让学生领略到的。我们的学生从入学起就一直被束缚在课堂、作业中,几乎无暇欣赏自然之美;城市化进程又在很大程度上掠夺了孩子们欣赏自然之美的机会。我们的孩子被束缚在城市的钢筋水泥之中,束缚在教室之中,你给他们灌输再多的“黄果树瀑布多美多美”“黄山多美多美”也只是枉然。再者,我们的美育在教学生欣赏、感受艺术美方面做得不太好。艺术美这块内容很大一部分不是在语文课堂上完成的,而是在美术课和音乐课上完成的。就我在东林小学的见习经历来看,美术课和音乐课的现状堪忧。美术课上老师几乎不讲任何有关艺术的东西,所有的课堂时间只是让学生自己画;音乐课,徒有形式,老师用钢琴弹奏曲子,分析乐谱,学生跟着钢琴伴奏唱。整个课堂乱糟糟的,教师本身不擅长管理是一方面,但是我认为更重要的原因是学生们根本没有从心底里认同这些音乐,也就是说他们没有觉得这些音乐很美,没有被音乐的美所折服,为什么会这样?我觉得也许是因为教材所选的曲子本身就不符合学生们的审美趣味,另外也许是因为教师自身音乐素养不够,无法有效引导学生。而这些都阻碍了学生们领略艺术美、追求艺术美。追求人性美是教育所要达到的一个重要目标,所以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对人的品格的教育拥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这方面就我的经历来看,我们的教育做的不是很好。我们将道德教育放在一个很重要的位置,但是最后的成果却无法令人满意。就语文在培养人的人性美这方面,我觉得就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我们的教材虽然有所改进,但仍存在着假大空的问题。在优秀品德培养方面,语文教学侧重于通过名人轶事的方式来达到目的。但是我觉得这个方式不太好,因为很多名人的品质都太崇高了,小学生不一定能真正理解并且实践,比如《天火之谜》那篇课文中所写的富兰克林冒着生命危险去做“风筝实验”,我觉得小学生是不能真正理解他的这种献身精神的,因为他们不知道科学有多么美,他们不知道真理有多么吸引人,他们更不一定有像富兰克林那样对真理的执着、对科学的入迷,他们理解不了这背后的动机,最后就只会嘴上说说,“富兰克林好伟大,我们要向他学习。”这绝对不是教育、美育所要达到的目的。 美育是教育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但是当下教育中美育存在很多问题,如上所说,对美育重视不够,美育内容不合理,方法不恰当。而这些都亟待解决。
教育关系着国家民族的未来,我们现在给学生怎样的教育,未来他们就会给我们怎样的国家和社会。我们不需要只会考高分的学生,我们还需要懂得欣赏自然美、赞叹大自然的学生;我们需要懂得欣赏艺术美、创造艺术的学生;我们更需要具有良好道德素养、追求人性美的学生。语文课是美育的一个主要平台,作为语文专业的师范生,我们必须提醒自己:要开启学生发现美的眼睛,拥有追求美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