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人生科学学会中国青少年艺术人才网
服务热线:400-8105-280
来源:互联网阅读量:次 发布时间:2016-12-06 15:09:15
在美术的课堂中应该怎样实施开展美育的知识教育呢?
一、抓住课堂中的闪光点;循循善诱,以易破难。
每节美术课的安排都是由其目的和明确性的,总有吸引老师和学生眼球的部分。教师在课前必须做好课前的准备工作,认真分析课的内容和要求。有时候题目就告诉了这节课的重难点内容部分。比如:在讲授五年级下册《夸张的脸》这一课的时候,通过题目就能够看得出来主要学习脸的夸张,怎样把脸部夸张的有意义就需要下一番功夫了,画脸是比较简单的,但是面部表情的夸张就不是那么简单了。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前搜集大量有关夸张脸的图片,表现夸张脸的内容有很多,古代大量出土的青铜像,外国的各种大师的雕塑人物作品、现代的漫画等等。进一步的分析,延伸出的知识内容有很多,具体分析比较“夸张的脸”表现的不仅仅是表现脸部的特征变化,还有人物心理的变化和作者的内心感受。通过自己的分析感受,在课堂上让学生学习的不仅是脸部的夸张,循循善诱的是让学生感受脸夸张的同时还有内心的变化。从吸引学生的眼球开始,找出学生喜欢看的夸张的面部表情,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在进一步的深入到心理的变化。这种深入的学习,学生很感兴趣。他们会通过了解脸部的夸张变化,进一步的想了解人物的心理变化和作者的真是感受。学习的目的到达就是最好的结果了。
二、用自身的行动潜移默化的感染学生。
著名教育学家陈鹤琴先生提出的“活教育”原则中提出:“凡是儿童自己能够做到的,应该让他自己去做,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到的,应该让他自己去想。儿童自己去探索、去发现、自己求来知识才是真知识,他自己所发现的世界才是真世界。怎样才能让学生达到这样的需求呢”怎样才能主动的去学习和探索知识的奥秘呢?教师只有用自己的行动,潜移默化的来感染学生,引导老师与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成为“活教育”的榜样。凡是儿童能做好的,自己家先去做。凡是儿童能够想到的自己先想到。凡是儿童去探索和发现的,自己先去探索和发现,做学生学习的榜样和楷模。比如:在执教四年级下册《千变万化的帽子》这一课的时候,我紧紧抓住了“千变万化”这个词,在让学生体会什么是“千变万化”的概念,先提出“怎样使这个帽子”变得千变万化?在课堂上,学生说了很多帽子的形状,例如:解放军的帽子、护士帽子、太阳帽、博士帽等。我通过他们说的帽子,随便挑选了一种太阳帽,通过变戏法的形式,用太阳帽子的造型通过折、叠、压、剪、贴、粘等多种组合方式,太阳帽像一个魔法师似的,千变万化着。学生感到很惊讶,瞪着大眼睛,嘴里发出:“呀”“呀”的声音。很神奇,很微妙的变化,学生觉得不可思议,通过添添画画,竟然变了样。让学生通过观察老师在变化帽子的过程中,结合运用的技法和材料,帽子在外形上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样的帽子有什么养的好处呢?如果是你,你能怎样做帽子呢?怎样变化呢?还没有我把话说完,学生已经按耐不住内心的激动。做完后我让学生把帽子戴在自己的头上,给他们拍成照片,留影纪念,课后我还发到自己的博客上,让他们随时的欣赏,并进行交流。课后他们是真高兴啊,激动的心情洋溢在自己的脸上,还在博客上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我是高兴的,也是激动的。因为我们在情感的交流上,获得了成功,心灵和心灵产生了共鸣。
三、把美术中的知识运用的生活中,在生活中寻找美
美术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只有运用到实际的生活中,才能得到升华,才能更进一步的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更好的体现美术的价值。美术知识学的再好,画的画再漂亮,如果在生活中体现不出来,也是毫无意义的。生活中处处存在着美,只有发现了美,才能够感受到活着的意义,感受到生活是多么美好啊!美术的学习就会让我们发现生活中的美处处存在。在六年级下册执教的《寻找美的踪迹》这一课的时候,我带领着学生走出校门,让学生寻找美的踪迹,学生们这里走走那里看看,不知道美在何处?我指着远处的“麦田”,再指指一排排拔地而起的高楼,还有远处蜿蜒的小路,问他们“美吗”?没有学生告诉我说这里的风景很美,我让他们用相机把他们拍下来,洗出相片,然后在回答我的问题。后来他们告诉我:“的确是很美”,当时怎么没有感受到呢,现在看着照片能够感受的清新的空气;家乡发生的变化是那么的美丽;弯弯曲曲的小路像人生的路线等等;学生的回答让我感到心满意足。学生提议想在班级举办一个摄影展,我很支持他们的这种想法,摄影展很成功。孩子们的这些行动感染这我,激励这我。我更为学生把美术知识学以致用而感到高兴!
总之,在美术的教学天里,当教师的我们既要注重传授正确的学科知识,又要有意识的引导他们更好的学以致用,做一个真正热爱生活,热爱美的有心人。
(作者单位:河南省安阳市东关小学)